港交所《上市規劃》改革生效,包括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以及接納大中華及海外公司來港第二上市等,可以此再做推力,吸引新經濟及高科技公司來港上市,並進而落地開啟公司跨境發展模式。

節錄自香港中國金融協會著作《大灣區金融機遇》,歡迎訂購: 實體書、電子書

創新經濟推動兩地金融發展

實際上,作為國際化、自由市場經濟程度最高而法律及政策體系相對穩定又完備的城市,香港無疑可給創新企業更大的生態空間,誕生於香港的商湯科技就是鮮活的例子。香港完全可作為灣區大產業鏈的技術轉化地帶,進而形成和構成灣區創新產業鏈條上的「香港段」,既帶動香港以成熟創新企業的狀態進入灣區,又借助大灣區經濟腹地的滋養,將香港新企業推向更大發展,再度回轉向世界。

在同股不同權等制度創新下,香港可以繼續在證券交易、債券市場、人民幣結算及金融科技方面作出大膽改革及嘗試。而資金市場來說,香港眾多銀行機構,集團自身不同兄弟機構的行政分設格局下,須要昇華灣區客戶發展所需的灣區聯動機制。同時香港的銀行自身內部,也須逐步營造起有利於向灣區及創新企業提供融資支援的風控體系和業務生態。

節錄自香港中國金融協會著作《大灣區金融機遇》,歡迎訂購: 實體書、電子書

中國投行國際化 香港是必由之路

而香港是中國投行走向國際化 由經典投行進化為現代投行的必經台階。目前中資投行仍以證券包銷和買賣為主營業務,扮演交易中介的角色。而在內地,目前掛在前20位的投行絕大部分都已上市,成為公眾公司,向現代投行邁進。面對內地資本市場急速發展,加上國際投行的競爭力,中資券商必須走上現代投行之路,盡快完全從交易中介和資本中介的轉變。

在港中資也有已完成上市的投行,如交銀國際、海通國際等。海通國際近年充分利用市場和槓桿。大做資本業務,基本完成「大投行、大資管、大交易」的布局;建立了包括企業融資、資產管理 、FICC及股本業務等全面投行業務體系;着力建設符合國際標準與各項業務相匹配的風險、營運管理體系,而這一點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