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不同的精神健康調查結果,全港有13.3%市民患上普通/輕度精神病,30%學童有潛在「自殺意念」,而「修例風波」之後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數字則大幅上升,以上種種,都為香港人的精神健康敲響警鐘。在情緒瘟疫和新冠疫症夾擊的「疫」時代下,香港市民可以如何自救?

節錄自精神科醫生陳仲謀著作《疫時代精神海嘯──以有常抗無常心法》,歡迎訂購: 實體書、電子書

新冠肺炎帶來的精神病

「新冠肺炎」由2019 年底開始,屠殺生靈超過一年。根據BBC的報道,牛津大學精神科學教授Paul Harrison 的研究團隊指出,在美國,曾患上COVID-19 的病人,約有6% 同時會第一次出現焦慮、抑鬱和失眠等症狀(這個研究相當準確, 因為是調查了數以百萬計的病例)。病人由於其他病症而引起相同的病徵,只及COVID-19 的一半。

研究人員又發現精神病人比一般人有多過65% 機會染上「新冠肺炎」。所以,他們提醒醫療團隊要注意這個相關的課題, 以免病症會發生「火燒連環船」的情形。具體而言,醫護人員應該知道COVID-19 的病人是否同時患有精神病,同時還要顧及康復出院者的精神狀態。

以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所得,封城( Lockdown )是引起英國人精神病增多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挑動某些人的自殺傾向(上升8% 至10% )。這個特別群組是年輕人(12.5%到14% )和婦女。在封城期間,英國的啤酒消耗量激增;調查顯示人們都感到抑鬱、孤單、有自殺和自殘的想法。無獨有偶,日本政府宣布,2020 年10 月,該國的自殺數字創歷史每月新高,高達2013 宗,尤其婦女是最主要的受害者。

一言以蔽之,很多學者紛紛預警某些防疫措施,會對廣大的群眾的精神健康構成深遠和長久的負面影響,遠超過新冠病毒產生的具體殺傷力。

節錄自精神科醫生陳仲謀著作《疫時代精神海嘯──以有常抗無常心法》,歡迎訂購: 實體書、電子書

市民看不到前景

不要以為香港疫情恍似受控,就可以安枕無憂。由於「精神困擾而衍生自殺念頭的人數在暗中慢慢爬升( creeping rise ),是一個警號。」這是格拉斯哥大學精神健康中心講座教授O’Connor 所吹的哨。他認為社會和經濟的巨大不確定性(uncertainty),在COVID-19 的陰霾下,或會使到部分市民覺得看不到前景、沒有希望!青年、婦女、社會的草根階層和精神病人,在這個惱人的環境下最容易變成受害者。香港的失業率相信會創新高,政府的扶貧措施杯水車薪,加上不到位,而且政治爭鋒持續,港人承受的壓力何其重也!情緒怎樣會好?不是找一兩位歌星拍幾條短片就可以輕描淡寫, 解決得到有泰山之重的問題!徹底治理COVID-19 背後的創傷,特別是精神病,可能會是遙遙無期!

節錄自精神科醫生陳仲謀著作《疫時代精神海嘯──以有常抗無常心法》,歡迎訂購: 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