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互聯網年代市場資訊和投資數據雖然唾手可得,惟數量太多分析反而無從入手。本書作者呂梓毅利用big data,由簡單的個股股價、企業盈利預警和回購數字,到各類指數和其衍生的指標等,整理出預測後市的工具;同時透過往績數據,分析市場格言與周期現象的準確性。

 

本書除了分為六章:「大市成交測後市」、「資金流向藏啟示」、「技術分析判牛熊」、「按周期趨吉避凶」、「選股策略具成效」、「另類指標莫遺忘」,另拆分為追勢36計,助投資者摸清形勢、制訂策略之外,並特設「附錄」,分析在後肺疫時代,國際經濟及金融大勢,讓讀者認清宏觀趨勢。

節錄自呂梓毅著作《港股追勢36計──入市必讀重要指標》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內文試閱

資金流向指標與港股息息相關

要觀測香港有否「走資」, 可參考的指標甚多,包括美元兌港元滙價、港元同業拆息(HIBOR)及港元遠期滙率等等。簡言之, 若有資金流入或流出本港,代表市場對港元需求將增大或減少,這將直接牽動港滙和利率等市場數據的變化。

 

如果港元短期資金流出壓力增大,便可以觀測到港元滙價將逐步移向弱方兌換保證(7.85), 當然,當美電滙價移至(貼近)該位置時,由於金管局會以弱方兌換保證水平向銀行買入港元支持港滙,令美電滙價屆時便未能再有效反映資金進出情況,這時便要觀測本港銀行體系總結餘(屬貨幣基礎組成部分)的變化,了解港元的沽壓多大。

 

為方便監察港元資金流向,筆者早年利用了 3 項指標:1. 美電滙價、2. 金管局銀行體系結餘、3. 美電遠期點子,參考彭博金融狀況指數(Bloomberg 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的做法,把以上 3 項指標標準化至 -3 至 +3 之間,並作加權分配,編製出「香港資金流向綜合指標」【圖】。 簡單來說,每當「指標」上升,某程度便反映有資金流入香港,下跌代表資金流出。

 

從歷史表現看,香港資金流向綜合指標走向與恒生指數有一定密切性(雖然這密切關係間中會變得鬆散), 故從資金流向指標的變化,間中亦可以窺探港股短期走向。

節錄自呂梓毅著作《港股追勢36計──入市必讀重要指標》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