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金庸走了,我想寫小說。

並非什麼大野心,亦不只關金庸事,也關劉以鬯(歿於2018年6月)事、關林燕妮(歿於2018年5月)事、關黃易(歿於2017年4月)事,急管繁弦,催逼着一個年代的終結。

那是一個在報紙寫小說,進而可以創業問政,可以永遠文青,可以衣香鬢影,可以離島隱居的年代,各自各精采,多麼令人神往。

人類本能

用年代來形容,其實有語病。我始終深信,講故事是人類本能,不會局限於某段時間才流行。沒發明視聽科技前,故事載體靠文字,即使來到現在手機橫行,不見得擅長用聲光影畫表情達意,而文字,至少我們受過十幾年學校訓練,既然可以人人拍片,為何不可以人人寫小說?而且不受制於器材和場合,隨時隨地在腦海起稿也行,沒有比它更方便了。

節錄自余家強首本著作《佛系推理》,歡迎訂購: 實體書、電子書

但現實是,香港仍見新小說出版,但報章連載基本上式微。奇怪吧,常說救救紙媒,何不向這方面想想?連載,一種微妙的形式,既復古又前衞,未有互聯網,作家與受眾也可互動。相傳,金庸一邊寫《神鵰俠侶》一邊接獲讀者反映意見,終於放棄「處死」小龍女。我說它微妙,因為那種互動不像互聯網討論區七嘴八舌、潑婦罵街,一切來得悠然。悠然,正是光速追不回的。

當然,金庸的連載早已隨着1972年《鹿鼎記》刊完而結束;黃易大嶼山閉門謝客日爬萬字,本來最具實力把這形式延續下去,哀哉英年早逝,他的《天地明環》隨之中斷,惹來擁躉競猜結局(Charles Dickens遺作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情況近似)。連載好玩在不穩定,並非對亡者不敬,而是人生正正如此。

我人生第一篇兼至今唯一發表過的小說——當年作為第十九屆青年文學獎冠軍刊登於《星島日報》,可惜算不上真連載,只不過事先完成和通過評審(而且在諸獲選作品中最短),斬件三日上碟而已……

節錄自余家強首本著作《佛系推理》,歡迎訂購: 實體書、電子書

資深傳媒人余家強平時擅於做人物專訪,在奪得第十九屆青年文學獎後再無發表任何小說,事隔超過二十年,他正式推出首本小說作品,選擇以校園怪談推理小說為材 ── 名為《佛系推理》,書中提及多個經典校園經典傳說,如:一條辮、六指惡魔、牛尾湯等,因虛實相呼應才能使這些經典代代相傳!

書中同時收錄他當年奪得第十九屆青年文學獎的冠軍作品《棋王》。

《佛系推理》立即 按此 試閱